研究人员推断它很可能是大脑衰老的一个新的标记基因
通过对老年猕猴的转录组数据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9个在老年猴中表现出连接性增强的模块,并解析出一个网络关键驱动基因PGLS,在老年猴中表达上调,可能对大脑衰老有重要作用。通过在小鼠体内过表达PGLS,发现可导致小鼠出现衰老的表型,例如认知能力下降,运动能力下降和厌食等等。进一步的生物学实验也证明,PGLS过表达导致突触丢失和细胞凋亡。因此,研究人员推断它很可能是大脑衰老的一个新的标记基因。
2019年12月02日
研究人员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新材料为何会如此
但让CNT在铝上生长遇到了麻烦:铝暴露于空气中会被氧化,氧化物会覆盖铝,就像绝缘体一样,导致铝的导电和加热性能无法改善。于是,他开始寻找去除铝氧化层的方法,结果发现盐(氯化钠)可以解决。
2019年09月17日
研究人员推测这是该星系中央黑洞在周期性地吞食物质
(早报讯)一个国际天文学团队新发现一个“一日进三餐”的超大质量黑洞,它大约每九小时“吞食”一次物质,“每顿饭”吃掉的物质大约相当于四个月球。美国航天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说,这个黑洞位于代号“GSN 069”星系的中心,距离地球约2.5亿光年,质量大约是太阳的40万倍。研究人员利用美国航天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欧洲航天局“XMM-牛顿”天文望远镜,观测到这个星系有X射线周期性爆发现象,爆发期间的X射线喷射强度比安静期间高约20倍。由于黑洞在吞噬周围物质的过程中会发出X射线,研究人员推测这是该星系中央黑洞在周期性地吞食物质。新华社报道,对于这个黑洞大约“一日三餐”的频率,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种可能性是黑洞周围吸积盘中的能量逐渐蓄积,当达到不稳定状态时,物质就落入黑洞,这一过程不断循环;第二种可能性是黑洞吸积盘与绕黑洞运行的另一个天体之间有周期性的相互作用。
2019年09月14日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方法不仅生成了逼真的高分辨率2D和3D图像
但来自吕贝克大学医学信息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硬件的配置要求。研究人员把图像生成的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首先利用GAN生成低分辨率图像,然后在正确的分辨率下每次生成一小部分的细节图像。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方法不仅生成了逼真的高分辨率2D和3D图像,而且无论图像大小,支出费用都保持不变。
2019年07月08日
研究人员用具有轨道角动量的光束进行实验
研究人员认为,使用他们的技术应该可以调制光的轨道角动量,其调制方式与通信设备中调制频率的方式非常相似,这有望催生能操纵极微小材料的新型设备。(记者刘霞)
2019年07月02日